国外订半岛体育单暴跌我们需要认清的现实
发布时间:2023-03-24 13:27:21 次浏览
日前,外贸订单下跌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与关注,关于“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上海港、宁波港空置集装箱堆积如山”消息在不断流传。
此前有消息称制造商普遍缺订单,苏州有的外贸服装工厂4条生产线条,东莞最大的模具厂因为缺少订单,干脆给员工放3个月假。
有在昆山台企制造业工厂上班的员工爆料,工厂大车间的产线都空了,问了车间负责人,说是没订单,产线不生产了,设备都打包收起来了。
不过总体来看,外贸订单总体下跌是真,技术含量高的还算稳定,低端制造业订单在流失。早在去年10-12月,以美元计价,我国外贸出口已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
尤其是针对美国的出口情况,但数据或许没有那么夸张,根据日本海事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箱跌了25.4%。
不过一个看得见的现实情况是,制造业巨头在不断将供应链产能迁到那些成本更低的地方半岛体育。比如在苹果不断将供应链转移印度之外, 富士康与特斯拉两大巨头又有了新计划。富士康又投资印度7亿美元,计划扩建临近钦奈的工厂,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年产2000万部手机,并将员工人数翻三倍至10万人。
此外,特斯拉也计划在墨西哥北部边境州新莱昂州开建工厂,该工厂占地面积将达到近4200英亩,这几乎将相当于其得州超级工厂的两倍,上海工厂的20倍。
当前的行情是短期还是长期,目前还不好判断。总的来说,当前外贸业务正在处于一个相对低潮的时刻,我们需要反思,也需要认清一些现实。
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就已经在执行制造业回流的国策,这么多年来,美国对制造业的扶持与拉拢一直在进行,包括拉拢台积电、富士康以及三星等厂商赴美建厂,说服一些日资、韩资、美国本土企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
如今,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其实已经渐成规模了。美欧其实一直是亚洲制造下单的大金主。美国在脱钩,进入2023年,美国从华进口订单下滑,部分流到其它地区了。欧洲如今因为通胀、能源危机以及乌克兰战争的影响对消费产生了抑制。
那边的情况变化对中日韩以及东南亚产生很大的影响,美联储加息导致全世界缺外汇,消费被抑制,美元回流到美国,许多国家都受到了影响。全球货运贸易依赖海运,1月份全球造船订单不到200万吨,同比去年暴跌60%。
从苹果到特斯拉再到富士康,供应链与贸易转移已经在发生。中国外贸存在被其他国家抢生意的情况,部分是美国在其中的作用,比如美国开始更多地从东南亚国家进口一些轻工业产品,玩具、衣服、鞋子等等。
部分也有自己成本上升的原因,这使得国内企业也在向国外转移产能,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去了越南,上汽、小米、比亚迪等去了印度。菲泰印三国都在争取比亚迪在当地建立新的工厂。
有部分在国外的博主发现,超市里的服装鞋帽,中国产的比例在逐步下降,其他国家的越来越多,低端产业转东南亚的趋势也不是近一两年的事了。
中国制造成本在变高,这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现实,那些低端制造,技术含量不高的,以前靠廉价人力还能坚持下去,现在随着用工成本的高涨,越来越没有优势,只能不断往外转。
比如服装纺织等,东南亚成为了最大的承接地。深圳一度繁荣发展的服装和玩具工厂中有很多搬到了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国。
国内高端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但低端制造业,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干。这源于国内制造业过去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血汗工厂的印象,长期以来已被污名化。
但国内年轻人不愿意干的活,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大把人愿意干,而且薪水要的更低,对于许多制造业大厂而言,哪里成本更低就流向哪里。
尤其是周边国家抢订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越南4年内免去所有企业所得税,9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泰国免3-10年的企业所得税、免机器进口税、免出口产品和原材料进口税等。
低端制造业拼就是人的竞争力——由于没有技术门槛,这主要体现在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拼劲与韧性上。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年轻人在心态上逐渐膨胀,开始平视甚至是俯视欧美。
从低端制造业的个人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来看,国内年轻人并没有超过越南与印度的年轻人,那边的政策优惠与人力成本要低得多,他们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更辛苦的工作,但很多国内年轻人已经无法适应过去一代的工作强度与节奏,因此,订单自然就转移出去了。
有读者朋友说:“现在年轻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吃苦,这样的苦吃了没意义。”
我相信很多年轻人认为吃苦没意义,舒服享乐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但是你如果没有超出别人更高的素质与能力,没有过硬的家底与背景,该吃的苦就是你应该要走的路。“你不愿意干的活,自然有人愿意干”,你失业,别人就业,这就是现实。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就业稳定之保障。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德旺曾递交提案表示,中国的人工上升,运输成本、加上较高的工业土地成本、税负、资源价格等,成本不合理的因素更加凸显。相反,中国周边拥有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的国家正在创造条件吸引投资。
事实上,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订单分流与供应链转移状况,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不低,尤其是高房价导致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印度、越南制造业土地、租金、用工等各方面成本要比中国低。
一个让我们更加忧心的问题是,很多制造业大厂离开中国去美国建厂,剥离政治层面的因素不谈,在美国,除了人工高于中国,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比中国要低。
早在2017年,富士康赴美建厂的时候,有业内人士就提到中美的地价对比差额高达9倍,再加上美国的关税问题,如果你要是在美国制造之后再出口的话,产成品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并且在美国建厂生产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打进国际市场,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但其实,高端与低端我们都不能放弃,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而低端制造业即劳动密集型行业容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制造业任何一个领域的转移与迁走,都会让大量的就业人口失去饭碗。
西方国家为何可以走只做高端,低端向外转移这条路?因为他们本身技术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加之人口稀少,只需要保留高端产业部分,就能养活国家的就业人口半岛体育,而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用更低的成本去为资本创造更高利润,是合理的。
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体量庞大,就业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学西方只保留高端,低端不要,那么意味着大量人口将面临失业与无工可打的局面。
大V卢克文表示:“经过他的调研,外贸转移的是低端产业,高端的有技术含量的无法转移,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升级,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业,是一定会转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用不着慌里慌张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并表示:“迟早会有别的国家替我们生产衣服鞋子,我们才可以开着皮卡拖着小船去旅游。”
但他忽略了中国的国情与西方的不同,中国有14亿人口,美国3.3亿人,整个欧洲43个国家才7.4亿人,你学欧美只做高端制造业,缺乏现实的国情基础。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抛弃,它能解决大量的就业,任何一个产业的供应链流失与转移,都牵扯到大量的就业,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也无法支撑他们去干高端制造业或者薪水更高的服务行业。
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业,保守估计容纳了几千万甚至更多的就业人口,这些产业转移了,这些产业链条上庞大的群体失业了,哪个行业可以容纳这些人的就业?卢克文能帮他们解决吗?
我们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确保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但庞大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丢弃低端制造业,我们在低端制造业上也需要思考如何确保打造成本、产品与技术、供应链上的竞争力优势,留住制造业大厂。
因为高端制造业不能容纳低端制造业原有的失业人群,高端制造业赚到的钱,也不能发给这些失业的人,这是人口大国国情很重要的一方面,庞大的就业人口这个国情甚至决定了我们缺乏对等制裁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过去几十年,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目共睹,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之为世界工厂,我们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相对低成本的人力等,当前的中国GDP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的城市摩天大楼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自认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需要依赖中国的庞大市场。
这种错觉让国人膨胀,也让我们忽略了这个世界之大。当然,部分厂商在脱离中国市场之后的表现正在让人们从这种迷梦中惊醒。比如说,三星在失去中国市场之后,依然保持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得益于融入全球供应链。我们制造业的产能太庞大了,内需还消化不了,外需是维持我们制造业运转与增长的重要一级,内需消费不足的时候,我们其实更需要这个世界。
制造业的竞争力本质是人的竞争力,如果年轻人不愿意干制造业,制造业的竞争力又从何谈起?
实体经济大环境不好,也让中国本土及外国来华制造业投资者开始掂量并观望那些释放红利的国家。
在过去,低端制造业本身缺乏门槛与竞争力,产品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价格战来赢得市场,有人谈到过去中国摩托车为了在东南亚抢市场,不断降价减配,不断降低成本,几乎是能省的都省了,导致中国摩托车的口碑进一步降低,在东南亚市场从80%降到1%。
如果在制造业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时间风口,但我国的制造业土壤、成本、氛围和技术水平依然不足以支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与性价比优势,那么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制造实体跑向更具红利的国家。
在过去,国内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大量较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但这种优势正在失去,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也没有起来。低端制造业的大量就业人口未来会转移到哪些产业,如何就业,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担心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人们的膨胀心态,但现在到了清醒的时候了。当前制造业留我们的不仅仅是反思,更多的是危机。半岛体育半岛体育